文章 / 短片分享
文章 / 短片分享
真實改編嘅腎友經驗分享故事,希望能夠帶出情感共鳴同支持嘅力量
阿明今年35歲,幾年前因為經常感到疲倦、腳腫同尿量減少,去醫院檢查後,醫生話佢患上末期腎衰竭,需要盡快開始透析治療。當時,阿明感到晴天霹靂,完全無法接受自己仲咁年輕就患上咁嚴重嘅病。
「嗰陣時真係好迷茫,成日問自己點解會係我?我仲有好多嘢未完成,點解我嘅人生要咁樣?」阿明話,初期佢唔單止身體上好辛苦,心理上更加難受,成日覺得自己拖累咗屋企人,甚至唔敢同朋友講自己嘅病情。
喺阿明最低落嘅時候,佢嘅母親一直陪伴佢,鼓勵佢接受治療。後來,醫生建議阿明考慮腎臟移植,佢嘅母親毫不猶豫咁提出:「我願意捐腎畀你,只要你肯好好生活落去。」阿明一開始係拒絕嘅,因為佢唔想母親因為自己而冒險,但母親話:「你係我嘅仔,我只想你健康快樂,呢個係我嘅心願。」
經過多次檢查,母親嘅腎臟同阿明完全匹配,手術順利完成。術後,阿明嘅身體狀況逐漸改善,佢話:「我好感恩,呢個腎唔單止係我嘅新生命,仲係媽媽對我無條件愛嘅證明。」而家嘅阿明,學識咗點樣珍惜生命,仲成為咗腎友互助組織嘅義工,幫助其他面對類似困難嘅腎友。
「我想同大家講,初知道有病嘅時候,驚慌同無助係正常嘅,但唔好放棄。屋企人嘅支持好重要,而我哋自己都要學識接受幫助。腎病係一個挑戰,但唔係終點,只要堅持,就一定有希望。」
呢個故事希望可以帶出「愛與支持」嘅力量,我哋唔需要獨自面對困難。你覺得呢個分享有冇幫助到你?或者你有其他故事想向我們分享?
在奧運會上,每當看到運動員奪冠的瞬間,我總會想起在人生跑道遇上風浪、多次跌倒受傷,滿身傷痕,迎難向上,不言放棄,在社會上看似的平凡人,那些長期病患等待器官移植的生命鬥士。他們或許不會站上頒獎台,但他們的堅持和勇氣卻是無法用金牌來衡量的。
逆境中求存的他們,等待的不是獎牌,而是一線生機,一個機會能夠重新獲得健康和生活的可能性。他們的每一天都是一場勇敢的戰鬥,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是一次勝利。他們面對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疾病,更是心靈上的考驗,但他們從不輕言放棄,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。
他們的表現告訴我們,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成就的大小,而在於面對逆境時所展現出來的堅強和勇氣。他們的堅持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和榜樣。讓我們向這些生命鬥士致敬。
Benny
兩位男女在面對腎病的挑戰時所展現的勇氣和愛情。故事開始於一家繁忙的洗腎中心,那裡是許多腎病患者接受治療的地方。在這個環境裡,有兩個年輕的病人,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郭明和張秀薇。郭明是一個開朗且樂觀的年輕人,他患有腎衰竭已經三年了。每週三次,他必須花費長達五至六個小時接受血液透析治療。起初,郭明對這種治療感到困惑和不安,但他很快就學會了接受這個現實,並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。
張秀薇是一個堅強而堅毅的女孩,她的腎病也已經持續了三年。她在洗腎中心遇到郭明之前,一直都是一個孤獨的戰士。然而,命運似乎對他們開了一個玩笑,將兩個年輕人的命運交織林在一起。
一次偶然的相遇,讓郭明和張秀薇在洗腎中心的病房裡認識了彼此,還參與腎康會舉辦的旅行和聚會活動。他們開始分享彼此的故事、經歷和情感。這種共同的經歷讓他們感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,逐漸培養出深厚的友誼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郭明和張秀薇的關係逐漸升溫,他們開始彼此依靠和關心。他們一起應對著病痛和不適,彼此鼓勵著對方堅持下去。
這種共同經歷使他們的感情日益增強,並漸漸地發展成一段美麗的愛情。
然而,他們都明白,洗腎只能維持生命,尋找合適的腎臟移植者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郭明和張秀薇決定一起面對這個困難,他們不放棄,尋找各種可能性並積極參與腎臟捐贈的相關活動。
在這過程中,他們不僅為自己尋找腎臟移植的機會,也希望能幫助其他需要腎臟的病患。他們參與各種公益活動,提高公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和支持。然而,在他們等待腎臟的過程中,他們的愛情不斷成長和堅定。他們相互扶持、鼓勵和愛護著彼此,一起經歷數年的洗腎治療。每次在洗腎中心度過的時間,變得更加珍貴,他們學會了珍惜每一刻。
郭平
腎臟是人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,末期腎衰竭患者也屬於殘疾類別的一種。我們希望社會人士了解多一些末期腎衰竭患者的生活及能力,特別是他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,能夠多一點支持及體諒。
這些病友每天需要「洗肚」兩至三次,每次持續兩至三小時。他們必須在一個十分清潔和私密的環境中進行透析,且在日常生活中需攜帶「洗肚水」,這對於工作環境的要求非常高。大部分僱主無法提供合適的工作條件,導致患者只能選擇輕鬆的兼職或自由工作,從而嚴重限制了他們的謀生機會。
每週需要在醫院進行兩至三次透析,每次治療加上休息需要耗費一天時間。對於正在工作的患者來說,長時間定期請假回醫院進行治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
末期腎衰竭患者的工作能力受到身體狀況的直接影響,他們容易感到疲倦,身體虛弱,且容易生病,這些因素使得他們在選擇職業上受到限制,尤其是對於低學歷及從事勞動工作的患者。
即使已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,表面上看似與一般人無異,但他們仍需面對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,如高血壓、骨質疏鬆及白內障等。此外,他們還需面對排斥及各種併發症的風險,這對身心健康造成沉重的壓力。
社會對腎病的認識普遍不足,部分僱主因為擔心患者經常請假、外觀灰暗及狀態不穩,進一步影響患者的就業機會。
腎病是一輩子的疾病。雖然醫院提供「洗肚水」及部分藥物,但患者每月在醫療及相關開支上仍需花費千多元,包括消毒用品、造口錫紙封蓋、運送「洗肚水」的交通費及往返醫院的交通費等,這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。
Benny Chan
末期腎衰竭患者面臨的挑戰使他們在「殘疾」與「傷殘」的定義中均有所涉及。我們腎友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受到嚴重影響,因此極需社會和政策的支持,以確保能獲得必要的幫助和資源。。
殘疾(Disability)通常指的是身體、心理或智力上的功能障礙,影響個體的日常生活、工作能力和社會參與。這個定義不僅考慮到身體的結構或功能缺損,還包括這些缺損對個人自我照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
傷殘(Incapacity)是指由於受傷或疾病導致的工作能力喪失。在許多法律和社會保障的背景下,傷殘更偏向於對工作能力的具體影響,通常與經濟支持和補償有關。
末期腎衰竭患者必須終生接受透析(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)來維持生命。對我們腎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了重大影響。日常生活受限,透析治療需要定期進行,患者往往需要花費數小時在醫院或家中進行治療,這使得腎友難以維持穩定的工作。身體狀況影響,透析過程可能導致疲倦、虛弱以及其他健康問題,使得患者在體力和精神上都難以應對工作挑戰。
長期接受透析的患者可能面臨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,進一步降低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。經濟負擔對於許多腎友來說,透析所需的醫療開支及相關成本(如交通、藥物等)對家庭經濟造成沉重負擔。
未期腎病終身透析是生命中的枷鎖,病患者不但要長期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及精神壓力,更要長期負擔沉重的的醫療及藥物費用開支。
「博愛醫院長期病患者援助金」的成立,則是為援助及支持有經濟困難之長期病患者,讓其得到適切的診治及復康照顧,減輕其治療路上的經濟負擔,讓病者重拾對生活的憧憬與希望。
憶記参與「香港腎臟基金會新界區賣旗日」籌款活動,我和其他腎友會參與基金會的兩天室内工作,將過千個旗袋分拆、整理及包裝入箱,為「戶外賣旗」做好準備。雖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瑣碎工作,但我們都懷著滿腔熱忱投入其中,為公益活動出一份力,心感榮幸和自豪!看見來自不同組織:有藥厰、醫護和專業人士義務參與宣傳籌募經費工作,令人感動和鼓舞。
籌款活動的過程中,看到了無數善心人士的慷慨捐助和支持,這些善舉不僅能夠幫助末期腎衰竭患者獲得必要的治療和支持,我們深深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懷,這讓我們對人性的善良充滿了信心。
值得一提,賣旗當日剛好是衞生署所定「器官捐贈日」的日子,對於我們這些接受了腎臟移植或正在接受透析治療的義工來說,這無疑增添了一重特別的意義。我們希望藉此提高大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和支持。雖然當天「戶外賣旗」還下著細雨但並未阻礙我們的熱情,我們在中午前順利完成了賣旗任務。
最後感謝香港腎臟基金會讓我們參與這樣的公益活動,感受到自己仍可以回饋社會,我們的微小付出,或許能為有需要的人帶來希望和幫助,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。
郭平
在「香港腎臟基金會賣旗日2024」的籌款前期準備工作中,我們一眾義工積極參與,這無疑是為公益出力的絕佳機會。大家熱忱地整理貼紙和旗袋,彼此暢談著那些與病痛抗爭的點滴,不經意間,所有的旗袋便已順利整理妥當。雖然這些工作看似瑣碎,但我們都很高興能夠度過這樣有意義的一天。每一份努力、每一點付出,都是對社會的貢獻,讓我們共同為這份使命感而感到自豪。
為腎臟基金會籌募經費,我和一眾義工在微風細雨一起於中午完成賣旗任務。特別是11日11日衛生署定為器官捐贈日,對我們一些接受腎臟移植的腎友別具意義呢!遇上很多善心人士,特別的一對年青夫婦携同小朋友行近我們的義工,指導小孩將多個錢幣逐一放入旗袋內,在旁邊細聲向小朋友話「記住喎,第日遇到有人賣旗,我哋都要幫吓人哋呀!」,聽到不禁令人肅然起敬。家長陪伴小孩成長,透過生活小節教導,讓孩子建立正確態度和價值觀,培養他們關懷和捐助別人的善舉,實在令人鼓舞和值得學習呢!。
為公益活動出一份力「賣旗」準備!目睹義工們將過千個旗袋分拆、整理及包裝入箱,為協助「香港腎臟基金會」11月11日增添洗腎機及多項服務的賣旗活動而努力。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,令人鼓舞!當日恰巧是衛生署 將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「器官捐贈日」,藉以提高市民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及支持。更為我們病友互助組織協助「賣旗日」添上多一重意義!
自從我加入威爾斯腎康會以來,這個互助組織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和支持。每週固定的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聚集,彼此激勵,共同進步。在這裡,我想分享一下我對腎康會的深刻感受。
首先,腎康會的恆常活動已經安排多年,每星期都有固定的時間供會員練習球技和鍛鍊身體。這些活動不僅讓我們保持身體健康,更加強了我們之間的聯繫和友情。我們的主要活動包括各種球類運動,如門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草地滾球及法式滾球,還有步行功等,有趣且富挑戰性。
特別要感謝張美英和何國松,他們為大家安排了康文署免費場地的預訂,使得我們無需繳付任何費用就能享受這些活動。這樣的支持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份來自社群的關懷。
此外,活動的情況、資料和照片都會定期張貼到4H壁報版,方便大家分享和交流。這不僅增強了會員之間的互動,也讓新朋友能夠更快融入這個溫暖的大家庭。最近新增的專頁上載了有關恆常練習活動的照片和資訊,讓大家可以隨時了解和分享,看到會員們開心活潑的模樣,真是令人欣慰。
最後,我也要感謝本會的陳主席及主席太太。他們始終如一地帶領著本會,積極推動每一項活動,以身作則展現出無限的活力,一直挑戰新的方向和領域。他們的努力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前進的動力,也激勵著我們每一位會員在生活中勇於挑戰自我,追求更好的自己。
總而言之,威爾斯腎康會不僅是一個運動的平台,更是一個讓我們彼此支持和鼓勵的家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,與我們一起分享這份快樂與成長!
陳潔芬
12/2024
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挑戰。長期病患者常常將悲傷、憤怒、擔憂和恐懼等情緒視為「負能量」。但這種看法是否正確呢?我們又有誰能在一生中完全不感受到這些情緒呢?
人的心理設計是非常精妙的,這些所謂的負向情緒其實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價值。當我們錯誤地認為這些情緒是不好的,就會要求自己時刻保持樂觀和積極,進而責備自己無法控制負面情緒,最終陷入更深的無力感。
因此,面對這些情緒,我們應該學會接納它們。首先,給自己一些空間去感受和表達這些情緒,而不是隱藏或壓抑。其次,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具體建議:
每天花一些時間記錄自己的情緒,幫助自己理解情緒的來源和影響。
透過冥想或深呼吸練習,提升對當下情緒的覺察,學會與情緒共處。
與朋友或專業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,獲得理解和支持。
在面對困難情緒時,設立小的、可實現的目標,逐步建立自信。